
参赛获奖名单



获奖同学合影
近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在广州圆满落幕。我院共有21支队伍参与比赛,在江苏省初赛中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3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在全国总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同时,学校也在此项比赛中收获优秀组织奖,李小强、吕超贤、钟珊珊3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其中,由李小强老师指导、薛炜杰等同学负责的《面向光伏直接电解制氢的LCL谐振型电流馈电DC-DC变换器及其动态寻优控制策略》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目设计了一种LCL谐振型电流馈电DC-DC变换器,具备低输出电流纹波、低电流应力等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动态效率寻优控制策略,以提高变换器电能转换效率。该项目装置的研发有助于延长电解槽使用寿命、提高电解制氢系统效率。
由吕超贤老师指导、檀敬尧等同学负责的《碳约束下煤矿园区多能流系统跨季节调度优化模型》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该项目旨在优化能源季节调度、降低煤矿碳排放量,研究了包含跨季节能源调度的煤矿综合能源系统构架、源荷不确定性的煤矿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并研发了煤矿数据可视化平台。该项目的研发充分考虑了煤矿季节性用能特征,有助于实现煤矿全年经济低碳运行。
由钟珊珊老师指导、张恒晋等同学负责的《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多轴智能调控系统》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制造业多电机协同场景长期存在的“精度-能耗”矛盾、任务切换依赖人工、故障响应慢等问题,将多目标模型预测控制(MPC)与AI实时诊断技术融合。系统以柔性连接双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通过毫秒级滚动优化实现转速、转矩、能耗三重指标平衡,同时内置任务识别算法,可实现零人工干预下自动匹配最佳控制参数。
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共同发起。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旨在推动高校工程教育与工程实际紧密融合,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5所高校2646个团队报名,经过初赛、复赛,83所高校的169个参赛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
学院对此次大赛高度重视,在参赛报名阶段积极宣传和动员,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参赛积极性。今后学院将持续加强对此类高水平专业性竞赛的支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切实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实践教学水平。
新闻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摄影:电气工程学院
编辑:董凯
一审:董凯
二审:李志峰
三审: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