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术报告

电气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一期)

作者:荣灿灿,彭楠,张永磊,王路伽浏览:时间:2023-03-27

报告一: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基础、设计、应用与挑战

报告人:荣灿灿(无线电能传输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年3月29日14:00

报告地点:经管学院报告厅(A117)

报告人简介(教师个人主页):

http://faculty.cumt.edu.cn/rongcancan/zh_CN/index.htm

内容摘要: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MCR-WPT)技术彻底摆脱导线的束缚,降低对电池容量需求,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MCR-WPT技术通过电磁转换来实现能量传递,受系统本征传输性能等因素影响,该技术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1.传输距离短;2.系统效率低;3.偏移容忍度低;4.电磁泄露问题。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该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进程。因其奇特迥异的电磁特性,超材料颠覆了传统电磁理论描述的若干规则,在MCR-WPT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本讲座旨在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关键技术等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对超材料与超表面的基本概念、构造与制备等进行详细分析与深入对比。接着,重点阐述了超材料与超表面在无线电能传输中的理论、设计与应用;最后,总结了超材料与超表面介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面临的技术瓶颈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报告二:配电网电缆故障感知与测距

报告人:彭楠(电气安全与综合能源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年3月29日14:30

报告地点:经管学院报告厅(A117)

报告人简介(教师个人主页):

http://faculty.cumt.edu.cn/PN1/zh_CN/index.htm

内容摘要:

配电网电缆运行环境恶劣,容易受外力破坏、环境污染、内部缺陷等因素影响发生故障。传统故障感知与定位无法适应复杂故障状况。为此,首先考虑电缆多导体结构参数,分析各层金属导体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建立配电网电缆等效分析模型。分析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电缆接地线电流时域特征,构建故障馈线检测判据,提出故障相辨识判据。其次,分析电缆时频域解耦可行性,提出适应电缆结构参数的暂态信号解耦方法,定义有效反映故障的特征模量。在此基础上,分析特征模量沿线传播规律,提出基于特征模量到达时间与频率分量幅值比的故障精确测距方法。通过大量实验验证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从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角度,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报告三:变流器多机并网系统的新型坐标变换建模及解耦控制理论

报告人:张永磊(电气化低碳技术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年3月29日15:00

报告地点:经管学院报告厅(A117)

报告人简介(教师个人主页):

http://faculty.cumt.edu.cn/zhangyonglei/zh_CN/index.htm

内容摘要:

并网变流器多机并联系统中,因电网阻抗放大效应,当电网阻抗较大或滤波电感较小或并联台数较多时,变流器与电网、各个变流器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交互问题,存在稳定性下降、带宽降低、高频谐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和差坐标变换理论方法,基于和差坐标变换矩阵,将n维自然坐标系下的多变量交叉耦合模型变换至和差坐标系后,得到完全解耦的数学模型,揭示系统稳定性下降、中频交互振荡产生的原因,然后借鉴经典矢量控制理论中坐标变换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和差坐标变换的解耦控制方法,实现了稳定性与控制带宽的解耦控制,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电流环的控制带宽。该方法为分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耦合交互振荡规律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坐标变换建模、分析及解耦控制思路。

 

报告四:面向大湾区,拓展新机遇——澳门大学博士后研修总结汇报

报告人:王路伽(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年3月29日15:30

报告地点:经管学院报告厅(A117)

报告人简介(教师个人主页):

http://faculty.cumt.edu.cn/luke/zh_CN/index.htm

内容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布局,内地与港澳的科技交流合作也已作为各级科技项目的常规设置,面向大湾区意味着扩宽渠道、错位竞争。在大湾区近些年的迅猛发展中,港珠澳大桥、中深通道等标志性工程发挥了了湾区融合的作用,也解决了深海、跨海工程中的一揽子挑战。在各类跨海基础设施中,以深海隧道风机、跃浪排水泵机为典型的关键机电设备,状态感知与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报告人以博士后研修经历为主线,介绍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工作。